财商?原来是要培养的
2015年01月08日 15:33来源:凤凰网宁波
【财商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】
“财商”一词最早出自罗伯特·清崎的《富爸爸,穷爸爸》一书,是指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,是理财的智慧。财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基本的理财技巧,这种教育最务实,它能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,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问题。通过财商教育,可以培养孩子自尊、自立、自强、自律的品德修养。在这方面,许多发达国家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。
或许受中国一句老话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的影响,在我国,目前的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,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财商教育的课目。中国的家长也觉得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离金钱越远越好,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,会“剥夺”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。孩子要买什么东西,统统向父母伸手要,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,家长们也会全数收回去。因此,好多孩子养成了花钱就伸手,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,而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。
《富爸爸,穷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·清崎曾给过家长警醒:如果要让债主、奸商、警方,甚至骗子来替你进行理财教育,那恐怕就会付出一定代价了——金钱是把双刃剑,越来越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,但是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导,金钱常常扮演着“罪恶之手”的角色。
小洪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,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,对他花钱的要求历来是百依百顺,使小洪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。小洪在学校很讲义气,经常请同学们吃零食或送一些小礼物,于是得了“大款”的绰号。上初中后,小洪花销更大了,于是他不断地编造补课、买辅导材料、同学过生日等理由向父母要钱。钱到手就去旱冰场滑旱冰,上网吧玩游戏……
父母看小洪花钱太多,就开始节制他。看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,小洪便与社会上的几个“小哥们”去偷钱,渐渐地竟然发展到拦路抢劫的地步。今年夏季,小洪终于在作案时被公安机关抓获,处以劳动教养。他的父母这时才如梦初醒,一个劲地后悔忽视了孩子的理财教育,可惜悔之已晚。这便是财商教育缺失的后果。
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孩子过早接触大人眼中的“铜臭”,相反,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,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育孩子。
【国外理财教育大都从娃娃抓起】
据悉,在国外,理财教育大都从娃娃抓起。在美国,理财教育已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内,财商知识教育被称为“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”。英国政府则在各地开办了“金钱训练营”,类似我国对入校新生开办的“军事训练营”,从2010年9月起,基础财务技能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部分。法国的家长在孩子10岁左右时,就给他们设立个人独立的银行账户,并划入一笔钱;其目标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、科学地“理财”。犹太人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,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;就是让孩子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,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。
美国人的财商教育
美国的孩子被要求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;7岁看懂价格标签;9岁能制订开销计划;12岁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,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;13岁至高中毕业:进行股票、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尝试,以及商务、打工等赚钱实践。
- 割草赚钱买股票
柏特里克·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,他妻子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。到那年夏末,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。帕特里克·朗建议他儿子用这些钱做点投资,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,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,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。很幸运,购买耐克股票的时机把握得不错,赚了些钱。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,也做起了股票买卖。现在,他俩的投资都已升值到1800美元。
吃麦当劳以致用
住在纽约的劳拉·舒尔茨说,我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,他对它忠心耿耿。他7岁那年,我开始送他第一股麦当劳股票,以后逐年增加。现在他的资本已经在这家公司里占了相当比例的份额。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,他都会仔细阅读:每次去麦当劳用餐他都要认真考查。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的玩具,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。
- 干零工赚两份钱
圣路易斯州的唐恩·里士满的经验则是:我为我的11个儿女们每人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,他们每赚1美元,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。他们给人看小孩子、整理草坪,还干一些别的零工。年纪大些的孩子现在基金金额已翻了3番,其中6个孩子已将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学学费。
- 培养理财耐心
新罕布什尔州的拉尔夫-布里斯托则讲了这样一件事:8年前,我那具有资本家头脑的女儿才16岁,作为露营队顾问她得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笔收入,我马上把这笔钱放进她的个人退休账户,并详细地向她解释再投资的诸多好处,以及复合利率的优势等。
犹太人的财商教育
犹太人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,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。所谓延后享受,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,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,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,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。犹太人是如何教育小孩的呢?“如果你喜欢玩,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,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。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,赚到很多钱,等赚到钱以后,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,玩更昂贵的玩具。如果你搞错了顺序,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,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,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,然后你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,没有玩具,没有快乐。”这是延后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。
有一篇题为《犹太人的家庭教育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》的热贴讲述了一名中国单亲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在以色列的故事。
一直以来,这位母亲秉承着中国“再苦不能苦孩子”的原则,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。每天她先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,他们上学的时候她卖春卷。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,孩子们就到春卷摊,妈妈停止营业,在小炉子上面给孩子们做馄饨下面条。然而一天,邻居过来训斥老大:“你已经是大孩子了,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,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,自己就像废物一样。”然后,邻居转过头训斥这位妈妈:“不要把那种落后的教育带到这来,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……”
于是孩子们从最简单地卖春卷开始,走上了各自的经商之路,只在短短数日之间,以前只会黏着妈妈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。一年以后,老大靠售卖文具,已经赚到了超过2000谢克尔(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);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,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,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,每周交稿2篇,每篇1000字,每月80谢克尔;老三是女孩子,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,两个哥哥都很喜欢。不过,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,两个哥哥需要支付点心费用。
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,他们始终觉得“赚钱从娃娃抓起”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。在犹太家庭里,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,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。这样的教育在学校里同样也被灌输。
法国人的财商教育
法国的家长在孩子10岁左右时,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,并划入一笔钱。法国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、科学,而不是机械、盲目地“理财”。
对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金钱的孩子,家长会及时地作出指导。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胡乱购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,会与孩子商议其独立账户必须保留的金额的底线,然后一起制定短期的储蓄和消费目标。
洛克菲勒,从小家教很严,靠给父亲做“雇工”挣零花钱。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,有时候帮母亲挤牛奶。他有一个专用于记帐的小本子,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,按每小时0.37美元记入帐,尔后与父亲结算。这件事他做得很认真,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。更有意思的是,洛克菲勒的第二代、第三代乃至第四代,都严格照此办理。
【财商培养的一些建议】
1.除了给孩子零花钱,让孩子对金钱有基本认识之外,家长还需要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一些基本的理财常识,比如去银行取钱或存钱时把孩子带上。
2.让孩子知道银行是做什么的,自动取款机是怎么吐出钞票来的。告诉孩子花钱要有计划,而取钱出来并不仅仅是为了花掉它。
3.鼓励孩子自己购物。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,当孩子提出购买零食或玩具的要求时,家长可以把钱给孩子,鼓励他自己去杂货店购买。刚开始,孩子会比较胆怯,需要大人在旁边陪着。几次之后,应该就完全可以自行挑选和付款了。
4.告诉孩子买每件东西花了多少钱。杨百翰大学家庭金融学教授克雷格·伊雷尔森博士提醒父母们,应该让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有个概念,不管买的是玩具,还是T恤衫。而且,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聊天话题。
5.告诉孩子为什么会买不在预算里的东西。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本不在你预算的东西,会因为孩子的执意要求而临时列上购物单;或者你自己食言给自己买了双靴子,因为刚好赶上打折?事实上,这是人之常情,但关键在于你要给孩子解释自己消费的决策过程,让孩子看到你能够灵活地使用你所挣到的钱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家庭经济学专家马莎·吉奥廷博士说:最聪明的做法是,不光要指导孩子如何做预算和省钱,还要知道如何聪明地花钱。
6.别说“我们买不起”。孩子从3岁起,他就可以支配金钱了。《钱不是长在树上的》一书的作者尼尔·古德弗雷说,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。比如,你不想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,可以说“这个月我没为这样东西做预算”,或者直接告诉他“我不准备买这东西”,而不要用“我们买不起”作为搪塞的理由。因为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,你在控制金钱,以帮助他树立起对金钱的健康态度。
7.通过理财教育,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。如果孩子从小对钱没有正确的认识,长大后就容易大手大脚地花钱。这不能怪孩子,是家长缺少在这方面的培养。
上一篇: 上海自由职业者30万存款如何理财
下一篇: 老中青三类家庭2015年如何理财